“强通胀”叠加“快加息”,美国经济“软着陆”难度大

知识 2025-07-07 04:15:51 5334

来源:金融时报

行至年中,强通胀回首上半年美国经济走势,叠加“通胀”成为关键词。快加随着美国通胀数据快速飙升,息美美联储不得不猛踩货币政策“刹车”。国经与去年的济软谨慎态度大相径庭,今年截至本月,着陆美联储已完成3次加息,难度分别是强通胀今年3月和5月分别加息25个基点和50个基点以及本月的历史性加息75个基点。在如此猛烈的叠加加息攻势下,美国通胀尚未筑顶,快加但其对经济带来的息美冲击却已逐步显现。展望下半年,国经在“强通胀”和“快加息”的济软共同影响下,美国经济想要实现“软着陆”,着陆难度很大。

通胀“高烧”难退

自去年10月以来,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已连续8个月高于6%。美国劳工部当地时间6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美国CPI环比上涨1%,同比上涨8.6%,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在8%以上,并创1981年12月以来最大值。即使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5月核心CPI同比上涨仍达到6%,涨幅高于预期。从分项数据来看,食品项和能源项仍是美国5月CPI上涨的主要拉动分项。数据显示,5月美国能源价格环比大幅转正至3.9%,同比上涨34.6%;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2%,同比上涨10.1%。而俄乌冲突的持续是造成这两项数据进一步上涨的主因。

就目前来看,俄乌冲突尚未达成休战谈判,西方各国对俄罗斯制裁仍在不断升级。这些制裁主要从供给端向商品价格施压,带来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能源价格首当其冲。近期,欧盟就对俄罗斯实施石油禁运达成共识,全球原油市场再次上涨,当前“两油”价格已超过120美元/桶大关。在原油价格飙涨的情况下,柴油和汽油等产品的价格也水涨船高。高盛已将三季度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大幅调升至140美元/桶,四季度至130美元/桶,此前预期均为125美元/桶。这显示出能源价格压力将持续存在。

在食品价格方面,由于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增加的流动性对部分经济体造成输入型通胀,因此早在地缘政治冲突出现之前,全球食品价格就已经处于历史高位。而后俄乌冲突出现继续冲击全球粮食供应链,进一步推升各国本已高企的食品通胀,最直接的冲击在于粮食供给面的收窄。俄乌冲突阻碍了两国粮食作物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供给矛盾,市场对粮食短缺的担忧情绪进一步推高了全球粮食价格。

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到三季度末,美国的高通胀都很难消退。地缘政治博弈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上行风险犹存。不仅如此,除能源和食品外,核心通胀的上涨动力也依旧存在,供应链压力不减,劳动力供给不足。向后展望,受到去年三季度低基数效应的拉动,三季度美国通胀的趋势会再度上扬,预计一直到三季度末,美国的高通胀都很难消退。

持续的高通胀无疑会对美国经济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通货膨胀首先使企业的各项专用基金贬值,从而使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难以进行。其次,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由于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往往快于产成品,从而会增加生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再次,通货膨胀不利于促进生产者努力工作。生产者可以以物价上涨为由而要求涨工资,若得不到满足,将影响生产情绪,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美联储猛踩“刹车”

为抑制通胀,美联储已进一步加快货币政策收紧步伐,这将为美国经济带来新挑战。当地时间6月15日,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75个基点到1.5%至1.75%之间,这也是美联储1994年以来首次加息75个基点。在利率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5月CPI数据及其他通胀预期数据是决定加息幅度的主因,预计将在7月会议上考虑进一步加息75个基点或者50个基点。

解运亮表示,在当前的通胀背景下,美联储将会继续走在史诗级加息的路上。这是由于美联储具有实现充分就业和维持物价稳定的双重使命。目前,失业率连续3个月持平且处于低位,而通胀再创40年新高。在此背景下,解决高通胀成为美联储的第一要务,而低失业率为货币政策留下了继续加息的空间。因此,预计史诗级加息周期继续,一是早期美联储低估通胀已经损害了其在市场上的公信力,二是高通胀侵蚀了消费者购买力和经济增长。现在,美联储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通胀。

事实上,最新发布的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官员们的利率中性预期较3月已变得更为“鹰”派。对2022年底的利率,8人预期升至3.25%至3.5%,5人预期升至3.5%以上,5人预期升至3.0%至3.25%;对2023年底的利率,16人预期3.5%以上(即继续加息),其中5人预期加息至4.0%以上水平,1人预期3%以下(即降息)。这意味着,本轮加息周期大概率将持续至明年底。

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在平抑通胀的同时,如此之快的史诗级加息也将让美国经济付出不小的代价。美联储6月声明中有关经济和通胀的表述改动不大,删除了“劳动力市场将保持强劲”,新增“委员会坚定地致力于将通胀恢复到2%的目标”。这或反映出,美联储认为需要向市场传递更坚定的态度以遏制通胀,在当下把“胀”放在关键位置,尽量避免谈论有关“滞”的问题。然而,经济前景趋弱的现状并不会因为避而不谈就消失。

解运亮认为,当前美国经济更多周期尾部迹象正在出现,若美联储持续加息,可能会把美国经济推入衰退区间。从消费端看,收入的支撑作用显示出松动迹象,储蓄余额不足,消费者信心指数作为预警信号也显示出回落迹象。从投资端看,美国住房投资下降释放经济的警示信号,持续加息下,非住宅的投资上行期或将结束。从就业端看,失业率低位徘徊数月,目前或已临近衰退区间。从历史上看,在不制造衰退的前提下降低高通胀的可能性不大。

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赵雪情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美联储面临严峻的政策操作困境,加息缩表并非经济繁荣引致,而是在通胀压力下被迫驱使,特别是通胀不仅源于国内经济反弹,更在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供应链阻断等多重因素。2022年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不及预期,市场对于美国经济增长担忧已然加剧。美联储上月声明中已删除了“经济活动和就业指标继续加强”的笼统描述,对就业增长的描述由强劲调整为坚实。本月,美联储则调降了对于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与3月相比将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从2.8%下修至1.7%。赵雪情认为,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量价齐缩,负面效应将逐渐显现,企业投资回落,股市下跌致使居民收入与消费受到抑制,美国经济将面临滞胀风险。

此外,加息还将提高美国的债务风险。根据美国财政部与预算管理办公室报告,美国2021财年预算赤字为2.77万亿美元,创历史次高水平。尽管债务高筑,考虑到疫情反复、货币政策转向以及经济增长动能减弱,美国财政政策仍将总体维持扩张基调。美国财政支出高度依赖债务,未来5年其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将维持在130%以上的历史高位。根据现代货币理论(MMT)无通胀或低通胀情形下可以维持零利率或者低利率,政府可以低成本为赤字融资。若快速加息,大幅推高政府融资成本,则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堪忧。因此,货币政策转向,将加剧金融市场波动与债务风险。

在此背景下,多家全球机构下调了对美国经济的预期。世界银行发布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美国GDP增速为2.5%,较此前预测下调了1.2个百分点,也是该机构年内第二次下调美国经济预期。经合组织(OECD)则在本月发布的最新经济预测中,将美国今年GDP增速下调至2.46%,同样较此前下降1.2个百分点。

本文地址:http://bbs.downloadmediafire.com/html/071d96598963.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从“无声”到“有为”,江苏响水农商银行新书发布!

天津驾车顶撞拖带执法人员司机已被查获

外交部回应美商界人士发文称希望重塑对华关系

安倍枪击案嫌疑人供述称其使用枪支为自制

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发挥绿色交易所功能,积极服务能源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收评:北向资金净买入12.36亿元 沪股通净买入5.26亿元

又现赋红码?郑州大数据管理局道歉

法媒曝马克龙与约翰逊长期意见不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