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报告:建议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季度论坛(2022年第一季度)于3月26日举行。报币政主题为“供需双冲击下的告建全球结构性通货膨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范志勇代表课题组发表主报告。议采

报告指出,取积供应链重组和地缘政治冲突对原有供应体系造成冲击,极的济平再加上疫情引发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财政策实西方发达国家的宽松财政和货币政策,使全球供应网络重新面临总需求急剧扩张。政策 造成了突如其来的和货“全球”通胀。本轮全球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结构性特征,现经行全球消费中心价格快速上涨,稳运全球制造中心的报币政CPI和PPI出现了“剪刀差”分化,以出口大宗商品为主要产业的告建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者价格指数在下降。

报告认为,议采供应链重整使得集装箱短缺限制了全球运输能力、取积芯片行业成为全球供应链断裂的极的济平“重灾区”,促进了欧美国家的再工业化趋势,对通货膨胀造成了短期影响。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对通货膨胀影响较小。大宗商品市场价格长期高位震荡,商品表现同中有异,全球发达国家普遍采取宽松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等导致了通货膨胀快速上升。

报告指出,中国国内形势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政策仍然要立足国内。我国政策的核心关注点还是国内CPI水平处在温和的情况下,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同时对资本市场也通过改革维持预期稳定,加强产权保护。